第682章 檄文-《逆袭1988》


    第(2/3)页

    赵卫国的手臂伤口不严重,包扎好以后,在家静养几天就可以。

    王林派人打听了一下杨生发的案子。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杨生发属于杀人未遂,这罪算得上很严重,起码要判三年以上。

    这是杨生发咎由自取。

    林妹妹来到公司,和沈雪等人讨论新专辑。

    对于王林提出来的构想,林妹妹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沈雪叫人买了些名画的图书回来,让创作人悉心观看,通过对名画进行鉴赏,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王林上班后,翻看当天的报纸杂志。

    一则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

    朱领导去了香江访问,并在香江发表了讲话,提到了上交所年内即将成立的消息。

    新闻还报道了上交所筹备期间的一些秘闻。

    筹建上交所的工作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悄悄展开。

    由于时间仓促,上交所成立的时候,自己的大楼还没建好,于是决定租用浦江饭店里的孔雀厅作为交易大厅。

    要在年内开业,不要说软件的准备,就说硬件的准备也极难。

    别说自己建大厦了,便是租房子,时间上也紧凑得很。把房子千辛万苦找下来,还得商量谈判,人家还得迁移,还要搞规划、设计,施工队进来装修,筹备组的人简直就是在玩命。

    我国的改开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毫无经验可学。而股票、股份制这些明显的资本主义舶来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让很多人谈虎色变。

    股份制与私有制划上了等号,股票、股份制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之物。从1984年出现股票之后,我国的股市便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艰难起步,跌宕前行,一次次触碰着传统观念的禁区。

    而随着改开的不断深入,争论也愈演愈烈。

    1990年年初,这场争论上升到了改革开放姓社还是姓资的层面。被指为姓资的一个焦点,就是主张把国有资产分割成股份卖给个人,划为私有,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冲击集体经济。

    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已在全国推广,早期的股票交易已经在静安证券业务部的柜台开始,甚至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私下交易、黑市交易。

    而国库券、债券等证券的交易已经如火如荼。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元,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元,中介机构网点达到1600多家。

    而在这一期间,一个精明的申城人,由于抓住了各地国库券之间的价差所带来的机会,几乎一夜之间就从工厂的机修工变成了富翁。他叫王林,更多人称他为王百万。

    王林看到这里,不由得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没想到啊,自己再次上了报纸的新闻板块!

    他瞄了一眼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叫河洛的人。

    河洛?

    更像是一个笔名。

    也看不出来是男还是女。

    王林继续看报纸上的文章。

    申城在1990年迎来了浦东开发的空前机遇。浦东新区被设定为我国金融的核心区,在开发之初就扮演了我国建立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率先试点的角色,由此也拉开了我国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改革开放的序幕。

    改革开放的进程已经使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成为大势所趋。

    朱领导在访问米国、新加坡等地,到达最后一站香江时,终于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上交所将在年内成立。

    这是官宣的消息!

    事实证明,王林的到来,并没有改变历史进程。

    王林也不可能去改变历史的走向。

    他赖以发财的金手指,就是对未来时局的把握。

    如果他提前改变了未来的时局,那他的金手指也就失去效应。

    王林行事一向小心翼翼,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深耕细作,不会涉及到政治层面的决策,他只是格外的关注这些政策的发布,然后和记忆中的时间脉络去印证。

    所幸一切都按照他所认知的路线在前进。

    王林看完这篇新闻,把报纸折起来,放到一边,又拿过另一份报纸来看。

    第一届世界杯乒乓球赛在东洋落下帷幕。我国女队勇夺女子团体桂冠,我国男队苦战五盘以2:3负于瑞典队,屈居男子团体亚军。

    世界杯乒乓球团体赛是国际乒联批准的、首次举行的世界高水平乒乓球比赛。这一年我国的乒乓球男团还没有登顶世界之冠。

    足球世界杯即将在意大利举行。

    娱乐版刊登了电影《庭院深深》的相关剧照,这个电影的女主角即将红极一时。

    忽然,王林被一篇文章吸引。

    文章居然是攻击爱晴柔卫生巾的檄文!

    这让王林看得大为光火!

    王林一目十行的看了一篇文章,一巴掌拍在桌面上,震得桌面上的杯子哐啷一声跳了起来,茶水洒了一下出来。

    外面的秘书听到声响,三个人彼此看了一眼。
    第(2/3)页